【文化中国行】剪刻岁月 纸载风华

新闻要闻 2025-09-14 23:47:15 29578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刘勇 光明日报通讯员 朱继宁

  一纸红韵载千年,文化方寸之间见山河。中国载风8月25日,行剪青黄不接网“剪映山海 锦绣风华——锦州·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术展”在辽宁省图书馆开展。刻岁展览通过187件跨越不同时期、月纸出自多元题材的文化剪纸精品,系统呈现了非遗满族剪纸艺术传承发展的中国载风历史脉络。

  步入“根深篇”,行剪《通天树》《嬷嬷人》《媳妇人》《始祖神》等作品瞬间将观众拉入一个充满自然崇拜与氏族记忆的刻岁古老世界。医巫闾山人的月纸祖先曾以游牧、狩猎为生,文化生产力水平较低的中国载风岁月里,他们常向动物神、行剪植物神祈祷。刻岁那些用树皮、月纸青黄不接网兽皮剪刻或木头雕刻的神偶,在医巫闾山人步入农耕定居生活后,逐渐化作剪纸形态留存下来。于是,象征自然崇拜的“通天树”、反映始祖女神崇拜的“嬷嬷人”“媳妇人”,以及代表动物神崇拜的牛神、马神、狐神等题材应运而生,成为镌刻在红纸上的古老记忆。

  展区内,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满族剪纸传承人们共同创作的“嬷嬷人”画轴。画轴之上,108位嬷嬷人造型各异、宛若起舞——有象征吉祥的“喜神”,有描绘契丹族源传说“青牛白马”的图腾……

  “这剪纸居然能‘站’起来,比平面的看着有意思多了!”一位观众举着手机,一边调整拍摄角度,一边难掩兴奋地向身旁的同伴分享道。立体剪纸装置突破平面局限,生命树、立体嬷嬷人等作品周围挤满了驻足的观众,热闹的打卡场景成了“枝繁篇”展区的一道亮色。

  展区内,老中青几代传承人的作品在此汇聚,山林的苍劲、草原的雄浑、海洋的辽阔与农耕的温润,皆凝于红纸之上。其中,《二十四节气》系列剪纸作品格外吸睛。传承人以剪刀为笔、红纸为卷,为每一个节气剪刻出最具代表性的场景:立春《打春牛》、雨水《填仓》、惊蛰《敲房梁》……将二十四节气这项非遗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农事活动、民俗节庆变得可视、可感、可触摸。

  “叶茂篇”则洋溢着青春活力,展示了非遗传承的当代篇章。在复原的东北火炕场景中,孩子们捏着红纸和剪刀现场体验剪纸创作;渤海大学、胡家小学等传承基地师生的创新作品,与留学生们创作的跨文化剪纸共同陈列。多样的视角与风格,彰显着剪纸艺术融入现代生活的无限可能。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31日 06版)

[ 责编:任子薇 ]
本文地址:http://www.sh-baobao.com/news/84d2999886.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共赴诗和远方!从报告看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天地

集约专修室成为“模拟练兵场”

空军某旅开展飞行训练

澳门一居民涉勾结境外敌对势力危害国家安全被捕

专访|服贸会对全球融合发展贡献显著——访日本亚洲成长研究所所长戴二彪

友情链接